摘要: 客家围屋是目前我国保存完整、规模较大、历史较悠久的古建筑之一,素有“广西第一围”和“江南紫禁城”之美称。
走进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村——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便会被这里的客家围屋惊艳。 客家围屋是目前我国保存完整、规模较大、历史较悠久的古建筑之一,素有“广西第一围”和“江南紫禁城”之美称。整座围屋建筑为方形对称结构,四周有三米高墙与外界相隔,屋宇、厅堂、房井布局合理,形成一体;厅与廊通,廊与房接,迂回折转,错落有致,让人不知不觉沉醉其中。 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围屋屋檐、窗户、屏风、梁、柱上的木雕工艺,麒麟、龙凤、雀鸟、花草等被雕刻得精美至极,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岁月的侵蚀,也难掩昔日的光辉。 屋檐处的精美木雕 “我们仁冲村的客家围屋分南、北两座,现在看到的是北座,由先祖江海清所建,他是家族中的一个传奇人物。”在围屋工作了13年的导游古天魁向记者介绍道。据族谱记载,江姓人最早从广东五华县迁徙到贺州,靠着聪明和勤劳,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先后在莲塘白花垌建了8座客家围屋。晚清咸丰年间,广东怀集农民军陈金釭部进入贺县,湘军刘岳昭部入贺。江海清、萧肇富、林肇元等贺县客家青年投奔湘军。后来他们随部进入四川,在石达开部时立下战功,三人全部受封。其中江海清在广西籍京官岑毓英的力荐下,成为三品朝官,出任云南省盐检道台。 窗户上的精美木雕 江海清为人极重亲情、顾念族人,曾数次回贺县老家。后来,清廷倒台,江海清也成了清朝遗老,于是从昆明回到老家仁冲村。他此次回家的目的是要圆一个那个时代每一位客家男人都有的梦想——盖一座大围屋养老。江海清认为,原有的老宅很好,让他和兄弟们都成了地方上的名人。但老宅面积太小,住不下已经繁衍了好几代的家人。于是他把老宅迁向东南,然后又在老宅的原址上新盖了一座宏大的宅院,也就是现在所看到的围屋。 客家围屋 漫漫岁月,这座客家围屋被保护得较为完好,如今,尚有3户后人居住其中。“这里是的祖屋,生活在这里的族人一直都在有意识地进行保护,现在客家围屋的运营维护,也是由家族后人管理。”古天魁说。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迁徒的历史见证物,是当地客家人的代表性民居,具有重要的历史、保护、艺术、研究价值。 客家围屋内部 2007年,贺州市把仁冲村的客家围屋纳入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范畴,活态展示客家人居住生活群貌、习俗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为了更好地保护客家围屋,贺州市相关部门还积极指导当地居民按照围屋的建筑特点来进行维修,并对客家围屋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在围屋内设置客家服饰、人文、农具等展厅供游客参观。近年来,客家围屋相继入选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窗户上的精美木雕 “在做好保护、传承客家文化的前提下,我们也在进行合理开发,以发展乡村旅游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八步区莲塘镇挂职副镇长赖梦圆说,客家围屋载满了客家人的乡愁,发展乡村旅游是可行的,特别是电视剧《围屋里的女人》《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纪录片《广西故事》第八集和《古村物语》第十三集在这里拍摄取景后,有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客家围屋古色古香的门框 为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旅游需求,2023年,仁冲村以客家围屋为核心载体,打造“田园围屋”农文旅项目,重点开发客家美食体验馆、客家歌舞表演区、蔬果种植采摘园等内容,带动村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感。项目自营业以来,受到市民和游客的认可。 如今,客家围屋已成为仁冲村一张鲜明的乡村旅游“名片”,每隔两三天,古天魁就会接到一个旅行团,他会热情地向每一个游客介绍客家围屋的历史故事,带他们领略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和舞蹈。“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传承,既能推动客家文化走得更远,还能让身处异乡的客家游客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古天魁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围屋的保护传承氛围会更加浓厚,客家文化旅游产业链也会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