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形围位于定南县历市镇车步村方屋排组,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
围屋门前客家山歌唱丰年、瑞狮劲舞闹新春的照片,在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展示,虎形围从此走进大众视野。刘念海 摄
“养在深闺”的虎形围变得广为人知,还要从2011年除夕夜说起。那年,中央电视台面向全球华人征集“我的幸福瞬间”,最终从数万幅照片中遴选出10幅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展示,由赣南日报社记者刘念海拍摄的一张照片就在其中。这张照片以虎形围为背景,定格了纯朴的客家人以舞瑞狮、唱山歌等传统民俗民艺演绎弘扬客家文化的幸福瞬间。惟妙惟肖、威风八面的虎形围从此广获关注,名闻四海。
围内的百年古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
青年学子来围屋开展研学活动。
虎形围是赣南众多客家围屋中唯一采用肖形构思设计的建筑,是赣南围屋造型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赣南客家建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一个经典。围屋外呈方形,前宽40米,纵深33米,占地面积1320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背靠虎形山,大门被特意塑造成虎头形状,乍一看,整座围屋酷似一头百兽之王昂首注视前方,因此得名“虎形围”。
车步村《方氏六修族谱》记载:方氏家族于元顺帝廿六年(1366年)自福建汀州府上杭县迁居虔州,“卜居信丰鹅叫,转择龙南属境之横江车步 (编者注:定南1569年建县之前,属龙南县地,称横江堡),繁衍丁口千余。” 围主把围屋设计建造成虎形,寓意围内居民和子孙后代如出山猛虎,威风赫赫。
虎形围建造在虎形山的虎头位置,营造了猛虎出山之势。
虎形围是集防守御敌和生活实用功能为一体的方形城堡,围屋四角为三层碉楼,四周外屋由河石、麻条石、青砖灰砌至顶,一层外窗用麻条石砌成,二楼以上设有炮楼、枪眼等防御设施。虎形围如一只虎虎生威的“坐山虎”,大门是“虎口”,两边加开两个圆形窗户,为“虎眼”,正立两侧的炮楼作“虎爪”,围屋的后面只设一座炮楼,像翘起的“虎尾”。整个虎形围建造形成一个“虎”的整体,围屋处于背后虎形山的虎头位置,与背后的虎形山连成一体,恰似猛虎出山,可谓匠心独具。
围屋内祠堂取名“善居室”,寄望后人安居乐业,善于治理家族事务。
中央电视台2010年到虎形围拍摄制作瑞狮迎春节目,把围屋介绍给亿万观众。
虎形围因出了一位文人方其道,增添了它的荣光和传奇色彩。说起方其道,可能有人不太了解,但说起他的未婚妻,却是家喻户晓,她就是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文中的刘和珍。方其道自幼读诗书,做过教师、记者等,还对字画、碑帖、拓片颇有研究。他与刘和珍订婚6年,只待刘和珍完成学业后完婚,不承想她却在1926年“3·18惨案”中英勇赴义,令人扼腕叹息。方其道1893年出生于虎形围,先后就读于江西陆军小学、湖北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江西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1年,他任《中庸报》经理时住在南昌毛家园47号刘和珍家,与当时就读于江西女子师范学校的刘和珍结识,并订下婚约。刘和珍遇难后,方其道悲痛万分,慨然为她写下悼词:“生未同衾,死难同穴,劳燕惜分飞,六载订婚成一梦;内除,外抗强权,疆场共有约,白宫溅血泣黄泉。”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活化虎形围这一宝贵的客家文化遗产,使之绽放新的异彩,定南县加大保护力度、拨出专项资金对围屋进行修缮,挖掘和整理虎形围的历史资料,打造和开发虎形围旅游项目。如今,修缮一新的虎形围恢复了它的虎虎生气,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及人文故事引得众多的建筑学家、考古学家、文化名家和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香港《文汇报》等媒体都对虎形围进行过详细报道,让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品读到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张睿 詹继成 缪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