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建客家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


所谓“百年的砖,千年的土”,生土建筑不仅是会呼吸的房子,还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


11月14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纪录片《智在匠心》,带你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松生。


生于土楼,长于土楼,伴与土楼

福建客家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徐松生从小在土楼里生活长大,也与土楼结下了一生之缘。


他14岁时跟随父亲学习客家土楼的营造技艺,打土墙、搭架子、架木料、砌砖墙、做瓦屋面……当他真正接触后才发现,每一个工种的手艺都需要花费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炼。



务实是我们的格言
勤奋是我们的本质

2007年,“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松生说:务实是我们的格言,勤奋是我们的本质。他靠着毕生所学的技艺,致力于土楼的修缮和保护,让土楼焕发出原有的面貌与生机。


如今,头发花白的徐松生仍在继续着他与土楼的情缘,坚守在土楼修缮的第一线,守护好祖先留下来的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