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恩堂位于龙南市渡江镇象塘村上屋小组,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一座感恩的建筑丰碑,属龙南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荷恩堂。廖旭东 摄

父子结缘的故事

明代成化至正德年间,象塘村上圳有位名叫钟万禄的社会贤达。据《钟氏家谱》记载,钟万禄读过私塾,上过学堂,是个儒生。同时,是象水一带的社会贤达,被册封为七品散官。钟万禄育有多子,家庭和睦,治家有方,一生积德行善,美誉渡江。

一天中午,钟万禄家门口一位衣着褴褛的小孩被野狗追赶,小孩吓得爬上钟万禄家祠堂柱子上不停地啼哭。孩子的哭声把钟万禄从午睡的梦中惊醒。钟万禄见浑身沾满黄泥巴的一个陌生孩子趴在柱上啼哭,便赶紧把狗赶开,救下小孩。

陌生小孩乃广东锡匠家孩子,随父流落江湖修补锡制器皿为生。于是,钟万禄随那孩子找到他父亲,请至家中,茶饭相待。锡匠感激,言谈家乡遇灾,生活不易。

门簪。

钟万禄边听边回忆起刚才梦境。梦中有位白发老人告诉他命中应有八子,待见黄龙缠柱者,必是其第八个儿子。莫不是就这眼前小孩?管他是不是呢,钟万禄心生恻隐之心,想收留这个孩子。

其实,锡匠见钟万禄家境殷实且心地善良,也有将自家孩子留在他家之意。广东锡匠觉得,把儿子送人后也省得孩子跟着风餐露宿,忍冻挨饿,流离失所。于是钟万禄将小孩收留家中,更名钟康进,期望他健康成长,不断进取。

钟康进聪明伶俐,读书用功,在龙南最高学府完成学业后,钟万禄将其送回广东汕头老家继续深造。回到汕头的钟康进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考取了进士,取得功名后官至京城监察御史。


飞檐翘角。

秉公断案的故事

钟康进由于公务繁忙,而且当时通信非常不便,父子两人长时间都没有联系。

钟万禄靠放木排发家。有一年春天,钟万禄把木材从桃江运到赣江再从长江一路放到南京仪征变卖,却被仪征的一伙盗木贼陷害牵扯进一场人命官司。案子逐级上诉到钟康进手中。钟康进接到案卷后,发现“案犯”与养父同名,但他觉得养父是心地善良、行善积德之人,绝不会犯命案。而且龙南钟姓的人多,同姓同名也不足为奇。对于此案,公正严明的钟康进并没掺杂私心。他经过深入调查,最后公正地为钟万禄作出了无罪的判决。

荷恩堂一角。

事后,钟康进才知道这个钟万禄就是他的养父,于是接回府中疗伤,诉说衷肠。钟万禄为自己冤案昭雪,也为见到了多年没相见的养子而欣喜万分。

过了些日子,钟康进见养父急于回家,便向朝廷奏章陪养父回去。奏准后,钟康进陪着父亲骑着白马一路兼程回到了龙南地界。当走到蛇子嵊岽看到龙南城时,钟万禄想到自己还能活着回到龙南,心中狂喜,大笑几声。由于疲劳和兴奋过度,大笑过后的钟万禄不幸离开人世。

马头墙上的青龙灰塑。

荷恩堂的由来

钟万禄去世后,家人非常悲痛,钟康进更是悲痛万分。为了昭示养父的恩德,他倾其积蓄,出资在养父生前居住地旁边建了一座祠堂,取名“荷恩堂”。钟万禄亲生的7个儿子深为抱养小弟(即钟康进)孝悌之心感动,为谢父恩也在父亲停放灵柩的地方(钟万禄生前居住地)建了一座“禄公祠”。

“荷恩堂”名的来历,应与钟康进有关。“恩”为感激、感谢、感恩之意,“荷”,则因堂前池塘种满荷花之故。


马头墙上的青龙灰塑。

荷恩堂大门石柱上刻有一联:“荷笼承庥仗祖宗在天之福,恩明谊美卜子孙奕世其昌”。把“荷恩”二字分别嵌在左右楹之首,也足见钟康进兄弟的感恩孝敬之心。此联昭示后人要行善积德、奋发读书,才能前程锦绣、报效先辈。(廖旭东 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