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鱼乐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远看雾气低沉沉,近看孝家宅第门, 亡者驾鹤西归去,孝家福禄常满门。这是阴阳先生在主持丧仪中所说的吉利话。 土家人信奉:“病死不离床、饿死不离乡”。坐夜闹丧、诵读祭文、唱孝歌和打绕棺,这就是石柱土家山寨至今还残存几个独特的丧葬习俗。土家族人在弥留之际,子孙要守护病床前,与即将逝去的亲人告别,称为“送终”。断气,按土家习俗要烧倒头袱子,放鞭炮,接着抹汗(抹四心)、剃头、,用火纸掩面,移至堂屋、设灵堂、点菜油灯,燃起香火,请阴阳先生择期入殓。入殓时,子孙一齐跪拜,开始披麻戴孝。随后,举行葬礼,土家人称“坐夜”(又叫吃“天圆”)。坐夜闹丧。出殡头夜,亲朋团邻主动到丧家闹丧,锣鼓喧天、唢呐齐鸣、鞭炮声声、玩狮子、舞孝龙。人山人海,热闹无比。川剧锣鼓响起了《八仙过海》、《鲤鱼上滩》等调子,既不拖泥带水,节奏感又强。锣响狮舞,灯火通明,煞是热闹。随着锣鼓鸣奏,舞狮在堂前地坝或腾空而起,或就地翻滚,或犀牛望月,或鲤鱼打庭……然后伏地,大头和尚(引狮人)来到灵堂前大门口说吉利,如: 孝狮堂前来拜贺,送别亡人归天涯, 哭哭哀哀承传统,孝家子孙代代发。 吉利说完后,孝家就给赏钱。晚饭后,所到孝狮还要竞技比赛——孝狮上桌,看谁舞的技艺最高。技艺精湛的舞狮人,可以在院坝里由平地至空中由一张玩到十五六张桌子之上,由下至上的每增加一张桌子,就令观众喝彩,像杂技演员一样既给人惊险动魄的感觉,又给人技高一筹的感慨。尔后,又一张一张的由上至下地玩起下来,桌不倒人不甩,姿势大方、动作优美,让闹丧观众拍手称快。 诵读祭文。孝狮比赛结束,接着是诵读祭奠文章。黄水森林公园的黄水、石家、枫木、冷水以及沙子、临溪、王家、中益等乡镇一带葬仪,还兴读祭文,更具有教育意义。祭文是告慰死者时所诵读的哀悼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或预先作好,事到即用;或出殡前几天,请人临场发挥,即兴作文。祭文内容由对亡者生前事迹追忆、奉劝世人尽孝、歌颂时事政策三部分组成。一部祭文篇幅常在3千至5千字之间,最长可达1万字。此地祭文多是顺口溜式的韵文,采用古诗体裁,句式为四字句至七字句,常用七字句。谁撰写,谁诵读。先读家祭,后读客祭。诵读时,读者不仅要有哀悼、悲恸之情,而且要抑扬顿挫、感彩浓厚,使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否则,孝子以外的听众会嗤之以鼻。诵读时,所有孝子都长跪灵堂前,低头尖耳谛听,不得说笑或戏笑。通过读祭文,不少人对生存的长辈由不孝变为孝敬,还感化了他人。 读完祭文,就唱孝歌。唱时有鼓伴奏。孝歌内容多为即兴之作,以歌颂亡者的人品、功德为主,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爱情故事和当时形势为辅。曲调凄婉悲怆,质朴自然,清新优美,又催人泪下。唱时,歌手三五个不等,他们应丧家之请,入夜进行。歌词借用比兴手法,十分感人。比如: 哀思苦哀思哟苦,人生谁不孝父母。 羔羊尚能知跪礼,乌鸦犹能知反哺。 羔羊尚能且如且,王祥卧冰只为哟母。” 一曲古老的《哀思苦》教人多少知识,给人启迪深深。再如: 世上都说黄连苦,爹比黄连还要苦。 十二岁还光,数九寒天亮背腹 …… 诉完我爹第一苦,咽喉哽塞泪涌出。” 一曲《诉曲》道不完旧社会土家族穷人受的苦。又如: 改革开放春风拂,阿妈勤劳穷变富。 刚把我们挪扯大,您还没有享到福。 驾返瑶池见王母,教儿怎不伤心哭。” 唱完孝歌,就行“三绕棺”又称“打绕棺”。此项较为庄重。绕棺有开棺、开孝、号丧、绕棺、穿花、解结、传灯、上轿等程序。绕棺时,孝子饰演者人人手拄落丧棒,躬身拄于地上,以示对亡者孝敬之情和哀吊之心。肃穆中夹杂着戏趣与幽默。时,更显热烈而欢快。绕棺童子击锣围棺边唱边舞,超度亡灵,让亡灵在入土前与家人共度最后一夜。(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