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工艺是一种镶嵌手工艺,主要应用于古典家具和漆器工艺。螺钿工艺都是出现在中国经济繁荣的时代,比如唐代、宋代以及明清中期,体现了那时候经济昌盛,生活富裕以及古典家具的奢华。
螺钿就是用螺壳与海贝磨制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螺钿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起源于商代的漆器。唐代,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清代是螺钿家具达到高峰的时期,螺钿一般多施于珍贵的硬木家具上,比如紫檀、黄花梨、红木等,其中以古典的红木家具使用最多。
螺钿工艺种类
螺钿工艺经常使用的有硬钿、软钿与镌钿三种工艺。除了贝壳外还掺和在翡翠、和田玉、象牙、彩石、珊瑚等其他镶嵌物一起镶嵌,俗称“百宝嵌”。
硬钿又可分为厚片硬钿、薄片硬钿、衬色甸嵌、硬钿挖嵌;
软钿有点螺。镌钿即镶嵌物高于地子。“硬螺钿”是选用厚的贝壳片,如将螺贝制成薄如纸,则为“软螺钿”,若将软螺钿的底面衬上各种色彩能产生一种透色效果,就是“衬色甸嵌”。其中最著名的是软钿中的“点螺”,又称“点螺漆”。
“点螺”,就是把螺贝制成0.5毫米以下的薄片,并切割成点、丝、片等各种不同形状,一点一点地镶嵌于黑色的漆底上,在光线下能产生奇幻、绚丽的艺术效果,是漆器装饰中的华丽螺钿。
螺钿工艺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相关的工艺品。

                    清康熙 褐漆地点金银嵌螺钿梅花形香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