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有个九弯弯,一脚踢了十三万”、“五五郎,十五娘,孙子替爷拜花堂”…… 在人们印象中,历史上咸阳的北五县总是给人一种“缺钱”的感觉,但是清朝时这里却出过一个比皇帝还“奢侈”的家族———“三水唐家”,他们财大势大,名扬西陲。老人们都说,唐家简直比皇帝还“奢侈”。 唐家位于陕西省旬邑县(旧称三水)城东北7公里处的唐家村。如今时隔百年,斯人已去,仅留下唐家大院(局部)供后人瞻赏。当您来这里参观时,每一位质朴的村民都能给您讲述一段唐家的奇闻趣事。 精致的木雕 据《唐氏世系谱》记载,“三水唐家”的祖宗是唐应弼。唐家村的老人们说,唐家什么时候迁到这里,无从考证,但其家族在清朝初年在当地便很有声望,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唐家传至唐景忠时,正值清乾嘉盛世,国内基本安定,这给唐氏发家创造了一个大气候。唐景忠以农为本,以商兴家,商号遍及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江苏、福建、辽宁、浙江等13省50多个县,商业街坊达90余所,人称为“汇兑中国13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唐景忠于清乾隆60年(1795年)曾被报为百万富 翁,亲赴北京参加皇帝举行的“千叟宴”,并被恩赐为七品官。唐家从此有了官衔,就上通帝王,下结官吏,商利盘剥,加之经营有法,生意兴隆。在清嘉庆年间,全家不过60口人,就雇有仆人丫环165人,还备有鹦歌轿(相当于现在的红旗轿车)66辆,真是“出门不离车马轿,全堂执事开道锣”。好不威风!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唐家大院仅有两进三院, 精致的石雕而在唐家鼎盛时期,这里共有院落87个,约2700多间。唐家从道光五年(1825年)开始修建这座唐家大院,每天光做工的铁匠、木匠、画匠、普 工就有340多名,到咸丰元年(1851年)工程又分为11处,各种工人增至3200多名。直到同治七年(1868年),其间历时43年,才基本告一个段落。院内建有戏楼、假山、花亭、鱼池等,所有建筑全部是木、石、砖结构。木料多从几十里外的万寿沟采伐,据传万寿沟的一座石山被采完。匠工们都是敦请的省内外高手。每座房子都是用磨光的砖和精雕细刻、描龙画凤的石 砖雕头砌成,砖缝全用石灰、糯米汁浇灌。充分体现了北方四合院建筑和苏杭园林艺术相结合的独特风格。砖全部水磨,一人一天只能磨两块砖,若磨不平则必须另磨。同治七年,当大院建成后,唐家又专门盖了一座大型戏楼,唱戏祝贺,一气就唱了三个多月。 唐家所享用的一切都是不惜花费巨资,千方百计购买或掠夺 而来的。他们家各种各样的摆设家什,多用楠木和退光漆制作而成,经100多年仍透明发亮,还有重金购置的夏撙、周鼎、汤盘、玉灯和珊瑚树等。可惜几经沧桑,大多已散失。 这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地主家族,从清末到,在极度挥霍中,逐步破落下去。唐家大院现已辟为民俗博物馆,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省少有的保留较为完整的古代民居。唐家的后裔则大多居住在唐家村里,勤劳的耕作着,他们知道要想过上好日子,还得靠自己的双手。 编辑:秦人